屡次登顶珠峰的英国户外老牌 Karrimor,难进中国 | 翻牌
当诸多户外品牌跟随着风潮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国内对于户外装备的需求与日俱增。
然而,对于资深户外玩家来说,凯瑞摩主线产品,特别是品牌主打的登山背包,代表了20世纪后半叶户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,也是一代老玩家们的集体回忆。
1931年,英国兰卡斯特,Charles Parsons因为对自行车的喜爱,开设了一家自行车店铺。逐渐地,凭借积攒的原材料渠道优势,Charles的妻子Mary和她的妹妹Grace开始制作自行车周边产品——自行车包,扩大门店业务,并使用门店二层阁楼进行批量生产。
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和需求的增加,兰卡斯特当地不少店铺找Charles进货,1946年,凯瑞摩皮包公司(Karrimor Bag Company)正式成立。有趣的是,Karrimor与英文“carry more(超能装)”谐音,也正好符合彼时市场对包类产品的需求。
1950年代末期,凯瑞摩开始“向户外进军”。
印上英国邮票的睡眠垫
1968年,凯瑞摩将其首创的闭孔式发泡睡垫(closed cell foam sleeping mat)命名为Karrimat,从普通的的徒步者到登顶珠峰的专业运动员,都对其青睐有加。
起初,凯瑞摩的客户Graham Tiso会定期参观品牌工厂,在一次参观的过程中,工厂地上零散地摆布了一些长0.9米,宽0.6米的塑料床垫。这引起了Graham的兴趣,他在几周后拨通了Mike的电话,Graham认为这些泡沫床垫进行加工后,会成为抵御雪坑所带来危害的工具。
随即,Mike在沟通中提出,“这不仅能够抵御雪坑,还可以为帐篷所用。”但想要实现Mike的设想,还需要大量的工作。据媒体zotefoams评述,此前橡胶涂层棉织物制成的空气床垫质量很大,约为1千克,而厚度则达到了3英寸,保暖性能也不强。
Mike为Karrimat选择了尺寸更大的底板,并加强了保温和防水性能,Mike说:“空气床垫放置在岩壁或被砂砾覆盖的地面上会漏水,Karrimat要为户外爱好者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”。同时Mike还为不同季节、环境提供了不同尺寸的产品,另一方面,Mike也很注重产品的多维度使用以及经济收益。
在1975年,Karrimat被英国登山队员Dugaal Haston和Doug Scott带上了珠峰,而就在下山时,恶劣的天气致使二人不得不在海拔8000米处露营,Karrimat帮助二人度过了艰难的夜晚。另一位丹麦探险家表示,Karrimat是驯鹿皮的绝佳替代品,甚至能够抵御零下30度的天气。
1981年,英国人将黄色的Karrimat印在了为纪念爱丁堡公爵奖25周年所发行的邮票上,至此,《独立报》评述道,凯瑞摩走到了其“户外帝国”的最高点。
凯瑞摩能够在1990年代之前腾飞,不只是对产品本身和上下游产业链的严格把控,还有市场环境与品牌传播两方面的重要影响。
20世纪50年代,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,以及1953英国探险家Tenzing Norgay和Edmund Hillary登顶珠峰,以及在同一时期,英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创建和休闲旅行的发展,英国民众对户外运动的兴趣激增,英国政府还为户外爱好者修建了一条名为Pennie Way的国家徒步步道。在政府与市场的支持下,户外逐渐成为了英国人最热衷的运动之一,而凯瑞摩也正是在此时填补了民众对户外背包需求的空缺,成功上位。
另一方面,凯瑞摩在彼时,就已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介。其制造商与户外领域的诸多组织、出版商、策展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,通过社会上有传播力的用户推广品牌,成为了凯瑞摩在当时能够成功打造品牌的“利器”。不少在户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KOL,总能够最先使用到凯瑞摩的产品,经他人之口,提高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反馈。这些目前来看早已成熟的方法论,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熟识。
从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里,英国进入“户外黄金30年”,也是凯瑞摩的黄金三十年。凯瑞摩的商业收入借助外部环境的加持增长了800%,并出现了第一批出口。据统计,凯瑞摩供应了那些年英国背包市场的80%,并出口了约40%的产品。
▲凯瑞摩背包
Cullinan Holdings在接手后停掉了之前赖以生存的制造业项目,并打算将凯瑞摩的业务缩减至销售、营销和分销;据retailweek消息,2003年3月,凯瑞摩收购了一家有15个户外品牌销售渠道的零售连锁店YHA Outlets,但效果并不理想,并且Cullinan集团也不认为这是一项好的收购,因此没有投资该项目。直到2004年,盛极一时的凯瑞摩宣布破产。
▲sports direct官网上凯瑞摩产品
21世纪,凯瑞摩已经没有能拿出手的核心竞争力与各大户外品牌抗衡。2003年,凯瑞摩在日本地区开设独立支线、借助日潮的美学体系推出Karrimor Japan系列,从而进一步开拓亚洲市场。
但这次的尝试,却成为了凯瑞摩起死回生重要的一步棋。服装行业多年从业者查查告诉懒熊体育,目前在市场上,凯瑞摩日本支线的声量已经远超其主线产品,“品牌已经日本化了,特别是产品设计层面,非常符合日本人对于生活方式类服饰的美学理念。”
在十几年的重塑后,凯瑞摩不仅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,又能够基于山系户外风格,尝试与之前的产品结合,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“硬核户外装备”的赛道上。然而,在中国市场,凯瑞摩的“声音”并不大。在查查的观察中,他总结了两个原因。
一是在拓展日本业务初期,“日本人最初的角度应该就是基于这个品牌过去的影响力,买下在日本的商标使用权,做做生意,可能一开始没想这么远”,查查表示,“日本品牌经历了1980、90年代的经济泡沫,现在普遍希望走长期主义路线,不追求短期的快速爆发增长。”
二是“日本的商业本身以传统的代理模式为主,不追求所谓的直营”,查查说,日本大部分服装品牌进入中国,需要国内的公司主动发力,将品牌带进来。一位日本服饰爱好者告诉懒熊体育,许多日潮在20年前就已经以代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,在圈内获得了不小的流量,但现在依然很难在国内找到其品牌的现货,“日潮圈子里经常都会在闲鱼上交易,淘宝平台都很难找到现货,更不要说线下门店了”。
▲Karrimor Japan产品